微博粉丝营销是一种全新的以web2.0为基础的新媒体营销模式,企业可以通过利用长度在140字以内的微型博客,快速宣传企业新闻、产品、文化等,形成的一个固定圈子的互动交流平台。...
目前,微博客已成网民最为典型的网络应用之一,作为web2.0技术应用中的迟到者,微博已经吸引了许多敏感的商家来开展营销应用。本文对企业微博粉丝营销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并对企业微博粉丝营销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微博粉丝营销概述
微博客作为web2.0技术应用中的迟到者,在刚创立时仅仅是一个面向web2.0技术人员的小型社区,但如今它已逐渐成熟并成为了主流网站,成为了一个标准的网络通讯工具。越来越多的企业还通过微博客来进行营销活动,有的公司在微博客上跟踪对其品牌的评价与反馈,Comcast、戴尔、通用汽车等很多企业,就是通过微博客来做所有的工作,内容涵盖了品牌打造和向用户提供服务等各个领域。
微博粉丝营销是一种全新的以web2.0为基础的新媒体营销模式,企业可以通过利用长度在140字以内的微型博客,快速宣传企业新闻、产品、文化等,形成的一个固定圈子的互动交流平台。微博粉丝营销作为一种网络营销方式,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去创造、宣传、传递客户价值,并且对客户关系进行管理,目的是为了个人或企业和各种相关利益者创造收益。
二、企业微博粉丝营销价值分析
相比较博客的“被迫”重视,微博的重视则更为“主动”,开放性和集成化要大得多。如在Twitter上只需轻点“follow”即表明用户情愿承受其他用户的即时更新信息;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关于商业推行、明星效应的传达更有研讨价值。
张阳等(2009)以为,微博粉丝推广因为其特征上的优势,微博粉丝推广的价值体现在:进步品牌、低成本保持顾客、下降网站推行费用及进步网站流量等方面。乔金星(2010)在总结微博粉丝推广的特征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微博粉丝推广相关于博客推广,后来居上,其价值在于:高效地信息传达、及时双向交流、危机公关的防止与处理、节约推广成本等方面。
三、企业微博粉丝营销策略分析
1.企业微博粉丝营销的长尾策略
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由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长尾的基本原理是: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与主流大市场相匹敌的市场能量。企业微博粉丝营销可谓长尾理论的现实模型。微博粉丝营销的平台为用户提供了许多的产品可以选择,几乎所有东西都可以在这条长尾上找到,用户真正喜好的产品被挖掘出来,那些非主流的众多商品开始进入用户的视野,并被他们所选择。建立在这条长尾之上的微博粉丝营销拥有传统营销模式所无法实现的广渠道、多品种、即时交易;而另一方面企业微博粉丝营销反过来也使得这条尾巴越来越长,无限的网络为它提供了无限的延伸空间,它几乎为每个人提供了出售商品和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各种商品的可能。
但是要实现长尾策略,最重要也是必须具备的是,企业产品的多样性。只有具备多样类型的产品,才能实现长尾的延伸。因此,多品种、多品牌产品的企业特别适合用长尾策略来进行企业微博粉丝营销。
2.企业微博粉丝营销的精准营销策略
精准营销,就是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个性化的顾客沟通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可度量的低成本扩张之路。就是公司需要更精准、可衡量和高投资回报的营销沟通,需要更注重结果和行动的营销传播计划,还有越来越注重对直接销售沟通的投资。
微博在精准性上突出的优势,是进行精准营销很好的平台。艾瑞咨询从四个维度对六类网络营销媒体的特征做出对比。
由表1的对比数据可以看出,微博是成本最低,传播性、互动性和精准性都最强的网络营销平台。微博能够相当小众化和细分化,针对自己的目标受众,采取更有针对性手段,是实现精准营销最好的桥梁。同时微博是可衡量的,通过对微博定量和定时的分析,能够轻易得到微博粉丝营销的营销效果数据。【粉丝太少?马上给新浪微博刷粉丝】
3.企业微博粉丝营销的湿营销策略
韩笑、夏冰(2011)在《微博粉丝营销:“湿”化生存》中提到:克雷舍基在《未来是湿的》说“未来社会是湿的”。而DCCI互联数据中心认为,现在的营销已经开始是湿的。在湿的世界里,人们可以轻易地在网上组建各种群体,发现志同道合的人,以从前无法想象的方式一起从事某个项目。其实一句说来,“湿营销” 最重要的体现是互动性。
微博粉丝营销的优势在于传播与互动,所以能成为湿营销一个很好的平台。有了好的平台,也要同时注意到不同的博文内容所带来的传播和互动效果也是不同。鉴于此,我们可以借鉴艾瑞结合光大及招商银行微博中的博文及反馈,对不同类型博文的传播与互动效果做出的对此图如下:
表2 不同类型博文的传播性与互动性对比
由表2对比数据分析得到,企业直接发布新产品或公布相关动态,用户的转发率和评论率都不高。而通过发起互动话题,发起公益或娱乐活动和回答用户疑难问题的形式,获得的传播和互动效果却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