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粉时代 > 微博营销 >

微博在构建公共领域中的作用

时间:2017-07-22 点击数:

微博在中国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发展,用户数量不断攀升,它已从一个粉丝膜拜明星的工具逐渐向民意表达的平台转变,这不仅仅是角色的转变,更显示出微博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国家...

微博在中国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发展,用户数量不断攀升,它已从一个粉丝膜拜明星的工具逐渐向民意表达的平台转变,这不仅仅是角色的转变,更显示出微博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国家。微博的独特属性降低了话语表达的“门槛”,为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提供了条件,微博的公共空间也随之建立起来,并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由于传统媒体在构建公共领域方面的局限性,使得人们开始把目光聚焦于这一新兴的“自媒体”——微博。作为互联网产业中的生力军,微博能否承担起重塑公共领域的重任,其在构建公共领域的过程中起到了何种作用,都值得研究。

公共领域概念的回归

“公共领域”一词由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军人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其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被概念化。它指的是一种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力领域之间的机构的空间和时间,其中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所关注的公共事务,形成某种接近于民意的共识,并对抗无端的、压迫性的国家与公共权力形式,从而维护整体利益和公共福祉。由此可见,公共领域其实是一个独立于政治权力之外,自由表达意见的公共平台。在哈贝马斯看来,公共领域应当具备开放性、多样性和平等对话的特点。

微博为公共领域的构建作出哪些贡献

作为一个介乎国家与社会之间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场所,公共领域超越了政治权力之外,是一个相较于私人领域的独立空间。在这个特殊的空间中,众多的独立个体同时在场,就关乎公众利益的问题展开讨论,从而形成一个由不同个体相互交流而形成的关系网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共领域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其独立于政治权力的公共舆论,它不仅对现实政治起到监督、批判的作用,也为合理政策的提出创造了条件。不可否认的是,“公共领域”概念提出之初,由于要同时满足“独立于权力之外”、“公民参与”、“理性讨论”和“公共利益”这四个条件,本身带有强烈的乌托邦色彩,在现实条件下是很难实现的。而微博的出现,发挥出比网络论坛和博客更强大的信息传播力量和干预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它凭借其自身的开放性、即时性、交互性和自由性等特点,被认为是“永不落幕的新闻发布会”、“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从微博粉丝的传播特征来看,它是现有社会和技术条件下最有可能实现公共领域的技术形式,不可避免地要对公共领域产生影响。

1.搭建有效的公共话语平台

一直以来,权力集团和精英阶层掌控着话语权,大众传媒通过议程设置、信息过滤等方式进行话语活动,这种单向的信息传播掩盖了其他形式的话语表达,草根阶层和弱势群体的声音被湮没。正如哈贝马斯所说:“大众传媒影响了公共领域的结构,同时又统领了公共领域。”

公共话语是与传统媒介话语相对立的话语形态,其平等、开放、互动的属性要求找到相应的传播平台。微博的出现,以其即时、开放、自由和交互的传播特性,成了搭建公共话语平台的有效载体。在微博——这一未经权力筛选的信息平台上,基层信息最大程度地得到表达,信息和话语间的双向互动减少了权力和阶层间的差异,推动了意见市场的多元化。

相对论坛和博客,微博因其平等参与、开放交流和自由表达的草根特性,似乎更接近于公共话语平台的气质。“如果说,传统媒体和博客是精英阶层话语的领域,那么,微博则最有可能为草根阶层话语有效传播的平台。”民间话语表达的实现,不仅推动了精英话语、媒介话语和民间话语的交流,也进一步扩大了公共领域的覆盖面,推动形成新的公共领域。

2.降低了话语表达的门槛与成本

当公众达到一定规模时,社会交往就需要借助一定的传播手段,即大众媒介。但相较于新媒体,大众传媒自身的低效、低反馈和相对封闭的传播特性增加了公共领域中人际交往的成本,其固有的商业标签和线性传播的方式提升了人际交往中话语表达的门槛,使得其宣扬的平等、自由、开放的的话语平台成了真正的空中楼阁。

在微博中,人际交往的功能被摆在了重要位置。较低的准入门槛使社交变得更加容易突破地域限制、超越阶层鸿沟,更加方便、即时、互动。微博的迅速传播,使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事态最新进展,及时参与到讨论中来;另外,微博打破了传者和受者之间的界限,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接受和发布信息。信息传播已不再是精英阶层的特权,普通民众也可以成为记者。微博就像一个即时广播一样,将信息最快地传送到每个用户手中,形成一个发布网络,为公共领域提供诸多的谈资。

3.“转发”功能大大增强草根舆论的影响力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或言论。舆论形成于两种不同的过程:一是群众自发;二是源于有目的的引导。而公共领域的概念核心是公民精神的独立性,也就是意见表达的独立性。在网络信息技术诞生之前,以广播电视为主导的公共领域仅仅是被权力集团和精英阶层控制的话语空间。由于议程设置、媒体过滤、各种非独立的意见领袖的存在,草根阶层的声音被同化,甚至被湮没,即使被倾听,也是经过精英阶层筛选后的结果。哈贝马斯曾说:“大众传媒影响了公共领域的结构,同时又统领了公共领域。”的确,大众传媒将本应是自我形成的、以批判为核心的公共领域沦为了一个可操控的“伪公共领域”。

微博突破了旧的网络技术,使草根意见不仅有了发声的机会,更有了广泛传播的可能。BBS虽然一直是草根阶层的活跃地,但BBS中的意见和信息很难得到精英阶层的关注;博客虽被视为“自媒体时代”的代表,但这种“自媒体”对写作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间接提高了言论表达的门槛,其传播力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博主在现实中的“精英地位”。相对于BBS和博客,微博具备三方面的优势:一是草根意见的大规模积聚和转发,为基层意见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二是草根阶层与精英阶层之间互动交流,打破了阶层间的话语壁垒;三是微博裂变式的传播方式,使草根舆论得以广泛传播。这三种属性相互作用,提升了微博草根舆论的影响力。

4.提升公众对待事物的理性精神

哈贝马斯强调独立的公民精神在公共领域的作用。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商业化在大众传媒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公共领域出现“再封建化”现象,本应作为公共领域的大众传媒,由“文化批判公众”转变成了“文化消费公众”,媒介的批判能力进一步弱化。媒介越来越容易被商业利益影响和操纵,在这种情况下,以理性批判为核心的公共领域也进一步消逝。

微博的开放性为公众理性地批判社会事务提供了独立的空间,其包含的“评论”、“回复”、“私信”等功能为理性对话和用户间的相互了解提供了可能。而它的“关注”、“转发”功能,使信息通过来自外部世界的交流沟通而达到“自我纠正”和“信息补偿”,提升微博粉丝信息的真实性。不仅如此,微博从来就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空间。由于它广泛的第三方应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兼容性,微博与博客、大众传媒间的信息交换和相互作用从未停止过,这也使得 “自我纠正”和“信息补偿”的机制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外部能量。

结  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造成了我们很多关于空间概念的改变。微博出现之时,我们认识到其对公共领域的建构起到的颠覆性的作用。但我们还应意识到,微博在构建公共领域的过程中,存在不少缺陷。如何完善微博的话语平台,使技术进一步服务公共领域,仍需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在线咨询

热门业务

精彩专题

业务解答
微博粉丝专题


联系客服:点击咨询客服!


Copyright © 2024 粉时代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