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粉时代 > 微博营销 >

当上司成为你的“粉丝”

时间:2017-07-26 点击数:

他们不在你的微博里留下只言片语,却将你的每一条微博、每一个动向都尽收眼底。他们的关注对象里,几乎包括了你身边所有的同事 俗话说隔墙有耳,但眼下,在这个疯狂微博的时代...

他们不在你的微博里留下只言片语,却将你的每一条微博、每一个动向都尽收眼底。他们的“关注”对象里,几乎包括了你身边所有的同事

俗话说“隔墙有耳”,但眼下,在这个疯狂“微博”的时代,连这堵“墙”都干脆可以拆了。

只要你拥有一个微博,就可以任意浏览他人微博,并且,只要你不评论、转发,对方微博上就不会留下你的任何“脚印”。你可以静悄悄地来,静悄悄地走,没有人知道你关注过谁的动向,包括那个人自己。

在全民“织围脖”的时代,“围脖”内容也越来越琐碎,吃喝拉撒、开心抱怨等等在很多人的“围脖”里一应俱全;与此同时,“围脖”里的身份也越来越隐晦,很多人回避了实名认证。一位“老脖友”告诉我们,与他“互相关注”的人他自己并非全部认识。“很多不认识的人,他们加了我,我也就加了对方,以示友好。”互相关注之后,你发的每一条即时微博都将同步显示在对方的“首页”。

但问题就是,这一部分看似“不认识”的“粉丝”里,却往往会隐藏着“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没有实名认证,一直使用着你并不知晓的网名,他们不在你的微博里留下只言片语,却将你的每一条微博、每一个动向都尽收眼底。如果你仔细一点,就会发现:他们的“关注”对象里,几乎包括了你和你身边所有的同事……

到最后,你会发现,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正是你的顶头上司。

案例一:“为什么我的事他全知道?”

小殷是一家广告公司的文案策划,去年下半年,她在一家人气很旺的网站上注册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围脖”。

“女孩子嘛,总喜欢时不时发点私人的小情绪啊之类的”,小殷说,工作累了的时候,可以织一条“围脖”释放下压力;受了委屈的时候,也可以在“围脖”上倾诉一下。“反正用的是网名,更加没有实名认证,所以,也不会担心被熟人‘偷窥’。”小殷说。

但是,直到半年后,小殷才知道:自己原先的想法真的是“很傻很天真”。

“去年年底,单位开联欢会,老大过来敬酒时,笑眯眯地问我:搬家搬好了?——可是,领导怎么会知道一个员工搬过家呢?”小殷说,当时她就觉得很奇怪,但也没往下想。

今年三月份一天,在公司电梯里,小殷又碰到了“老大”。“他对我笑了笑,问我‘今天还跑步吗?’那段时间我正在积极健身,几乎每天下班后都去楼下健身房跑半个小时,可问题是,他怎么会知道的?”

这个让小殷一直没有想明白的问题,终于在一个月后揭开了“谜底”。

“那天,我和一个同事在单位食堂吃午饭,她说她其实也有微博,只是不怎么玩。”小殷说。

这个原因就是:他们的领导,也就是前文所说的那位“老大”,原来一直披着“马甲”,潜伏在大家的“粉丝”群里!“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我的事情他全知道了。”小殷说,这件事至今回忆起来还有点“心有余悸”,“好在我没乱说什么话”,不过,小殷表示,从那以后,她也很注意自己呈现在微博上的言谈举止了,“我现在织‘围脖’的宗旨就是:不谈自己,不谈工作,就转发转发新闻啊见闻啊之类的,也不错。”

案例二:“玩微博,差点玩丢了工作”

今年35岁的佟炜在一家日用品销售公司上班,在单位里,他算是人脉广、资源多的老牌业务员之一。几个月前,爱好玩电脑的他为自己注册了一个微博。

“做销售的,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常年用热脸去贴人家冷屁股,心里是压力与委屈并存啊!”但是,一到晚上,当佟炜坐到电脑前,打开微博,所有的不快就烟消云散了。

“微博对我而言,意味着另一种生活方式”,佟炜说,这种生活方式是休闲的、轻松的,遇到委屈可以在微博上倾诉一下,有开心的事情也可以在微博上与好友分享。另外,佟炜还热衷于加入各种“群”。“微博上的群分类很细致,比如说我们销售行业的群就不下几十个。”为了能与同行们交流心得、分享经验,佟炜也加入了一个有关日用品行业的销售群。“那个群里,既有销售员,也有一些招人企业,不时地发布招聘销售员的信息。”佟炜说,就是这个群,让他差点弄丢了现在的工作。

在加入这个群之后的第二天,佟伟就被老板请到了办公室喝茶。“老板对我很客气,拐弯抹角地问我是不是想离开,我当时听了完全摸不着头脑。”佟炜说,那一次谈话就那样不了了之。老板也没有明说什么,佟炜固然也没意识到什么。“过了一个星期,我们群里发布了一家大型日化企业的招聘启事,正好我表弟也想做销售,我就在围脖上@了一下那家企业,想问问招人要求。”但就在这一条微博发出之后的当天下午,正在外面跑业务的佟炜就被老板秘书一个电话紧急召回公司。老板在办公室正襟危坐,他说,最近销售部要进行大调整,老板要求佟炜先暂定手头一切业务,他做的这一块由另一位销售员接手。

就在佟炜完全摸不着头脑的时候,他无意中瞥见了老板办公桌上一台打开的IPAD,屏幕正停留在佟炜的微博页面上!“我那会儿才明白过来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佟炜说,好在他明白得早,最后及时跟老板做了沟通,消除了彼此的误会,也让自己的工作回到了正常轨道。

案例三:“只是关心,不是‘偷窥’”

今年50多岁的金女士是一家出版社的副总编。她说,自己手下大多都是些爱写写弄弄的“孩子”,工作之余开个微博玩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是他们的粉丝,但我自己是实名认证注册的,所以,他们在明处的同时,我也在明处。”金女士反复向记者强调,她这是“关心”而非“偷窥”。

金女士点开她的微博“关注”页面,在一串长长的名单中,有40多位是她的下属。“只要找到一两个实名注册的,顺藤摸瓜,一个晚上就能把整个单位有微博的人都找出来。”金女士说,她对下属在微博上写个人私事、发泄个人情绪的做法并不反对。“如果通过发微博可以释放一定的工作压力,那我觉得这倒是很好的一个途径,也减少了我们的管理成本”,金女士笑着说,她时常会点开下属的微博,了解一下他们的状态和动向。“一般没有特别的情况,我也不会惊动他们。轻轻地来,轻轻地走,看完就算。”

那什么才是“特别的情况”呢?“有一次,我们有一位年轻员工,接到母亲病情加重的电话,忍不住在微博上倾诉内心的痛苦,我觉得这正是她需要安慰的时候,我就把她叫到办公室来聊聊天,开导开导她,还批了她几天的假,回去看看妈妈。”金女士说,如果只是一些诸如“郁闷”啊“纠结”啊之类空洞的字眼和情绪发泄,自己是不会贸然打扰下属的,“没什么奇怪的,现在的年轻人,不都喜欢用这样的词吗?”另外,如果觉得某位下属一段时间内工作不上心,状态不大对,金女士也会点开他(她)的微博看看。“了解一下工作进入不了状态的原因,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线咨询

热门业务

精彩专题

业务解答
微博粉丝专题


联系客服:点击咨询客服!


Copyright © 2024 粉时代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