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渠道红利的结束,无论是内容平台还是自媒体人,都陷入对流量的争夺中。但是在内容平台上,从来就不缺少小粉丝撬动大资本的案例,虽然这一部分人很少。 今天西瓜君采访的公...
随着渠道红利的结束,无论是内容平台还是自媒体人,都陷入对流量的争夺中。但是在内容平台上,从来就不缺少小粉丝撬动大资本的案例,虽然这一部分人很少。
今天西瓜君采访的公众号「42章经」,在拿到第一笔融资的时候,运营时间不到半年,粉丝数不到10W,这个数字对于很多运营者来说并不耀眼。但它的运营者曲凯说到,他们“要和TOP1%的人一起工作,并且从这些人身上赚钱”。
从去年四月开始运营到现在,「42章经」的粉丝数也不过只有12W,但就是这个号,不仅获得了两轮融资,还得到多位互联网和创投界大佬的关注,其中包括朱啸虎、王兴、张颖等等。
“内容”在曲凯和「42章经」身上变得具体而富有魅力,就像他自己所说,要相信人性,相信人们会重视品质。
△曲凯和42章经空旷的新办公室
1
深扎少数,聚集足够优质的1%
在所有公众号都巴不得一天发100条图文消息的时候,「42章经」看起来像是一个异类,因为它既不做推广导量,也不追热点吸睛,而是选择做一个“合格的周刊”。
做深度,不做广度
「42章经」在推送第一篇文章的时候,只有2个粉丝,但是当天的阅读量却达到了15000+,这让早在知乎小有名气的曲凯多多少少有些吃惊,但他转念一想:好像用心写的东西,还是会有人看的。
随着公众号平台的发展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阅读量和涨粉数也就越显疲软。
而对于内容创业者来说,由于内容和用户之间的特性,如果目标人群广泛,那么内容就一定要浅,但是内容太浅必然导致和用户的关系也就变得越弱,这个时候创作者能够从用户身上赚取的信任和转化的价值就会变得越来越少,留存率也会随之降低。
因此在获得第二轮融资后,曲凯曾多次在推文中提出:42章经要做的就是一级市场最好的周刊,只会一直做引领者,而不是迎合者。这也正符合公众号一贯的定位:思考事物的本质。
聚集足够优质的人群
如前文所提,由于内容和用户的特殊关系,所以当「42章经」将内容的定位放在深度和专业之后,它的人群也必然变得细分垂直。但是在曲凯看来,未来将用户定位在垂直人群是个更合理的选择。
为此他也举例,如果他写得东西只给马云一个人看(内容的极致),但是能够影响到马云本人的投资或者经营决策,并且被需要和认可,那么他创造出来的价值就会比那些有几百万订阅用户,却只能靠流量做广告的号要强得多。
“目前,还有非常多的公号运营者把流量变现经营得像割韭菜一样,那么这些公司迟早会沦为一个半死不活的小广告号。”
2
如何寻找公众号的1%?
目前公众号平台每天都充斥着海量的信息,用户挑剔的胃口和琐碎的时间,也被无情的瓜分着。但是曲凯说,如果人们能看出什么是坏,就一定能看出什么是好,如果看不出,可能是因为你做得不够好。因为现在,内容并不为王,只有优质的内容才能为王。
不追求绝对的数值,但是追求绝对的质量
在新媒体的时代,用户有很多的自主选择权。作为读者,其实大家并不需要某个媒体每天更新大量的新闻来满足自己,也不需要媒体为了强行停留在用户的视线而去发一些简单的小品,因为“我在朋友圈里随手打开都是这样的文章。”曲凯如是说道。
好的内容很多时候是叫好却不叫座的,大家可能都会发现,有时候再好的文章也不一定有一段莫名其妙的视频获取的流量多。但是如果好的内容只追求流量的话,就会显得太局限和浅显。
在曲凯看来,生产好的内容带来的是和用户产生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最终带来的,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用户的转化率和留存率。
所以「42章经」在推文中也明确表示,不会追求阅读量和粉丝数的绝对数值,他们既不提供信息也不追求大众化,只是提供观点,力求做一个引领者。正如他们的定位,要用一级市场最好的周刊,服务他们所聚集到的1%的人群。
而谈到数据和内容之间的矛盾的时候,曲凯也说,这是个维度的问题。作为内容创业者,应该关注的是用户数和每个用户能带来的转化这两个数据的乘积,高流量低收入和小流量高收入,很难说孰优孰劣。
所以当运营者明白自己服务的人群之后,不同的定位对于“漂亮数据”的定义维度也就会不一样了。于他们而言,最好的数据,就是在行业内的打开率、影响力和转发率。
持续输出内容和观点
在前面我们有说到,优质的内容,更容易让用户产生信任关系,因此对于内容创业者来说,就需要用持续、优质的内容来构筑一个“标准”。
曲凯也用了一个例子来解释这个标准,当用户产生购买行为的时候,是有一个对标准的预期的,因此不管你去全世界哪里的星巴克,你都知道味道是有保障的,是会符合你的期待的。
所以对于内容创业者来说,当下最重要的就是努力去构筑一个能够让用户产生信任关系的标准,这也是建立公众号品牌的必经之路。因为品牌就是提升用户忠诚度,留存率和付费意愿的最重要的壁垒之一。
尝试多元化内容,多做小实验
在「42章经」的运营过程中,曲凯也有过纠结和挣扎。比如一开始,他们也曾在更新频次和文章深度中有过徘徊,所以变成“周刊”也并不是一时兴起的决定,而是在对“周刊”理论的实践过后,发现用户和行业内的评价都很不错,所以才正式改版。
再比如他们之所以决定不追求流量,是因为他们也曾经不断的尝试,想知道垂直领域的账号,其最终的目的和成功,到底是获得用户流量,还是打动真实的交易环节。
同样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用户反馈,他们才最终决定了利用深度内容,来建立与用户的信任这条道路。
而随着公众号的发展,他们也开始尝试“富媒体”的运营方式。比如说除了每周一更的深度文章之外,他们还增加了语音类的“对谈”,以及还未上线的视频内容。
曲凯的实验同样表现在公众号的推文中,例如他们在8月21号的推文,就用一天的时间做了一个“新零售实验”,他们直接将实验的初衷、内容、过程和结果,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向用户展示,并最终论证自己的理论和总结经验。
这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种更实在,也更具思考意义的体验,通过留言区就可以看到,这样的方法确实能激发用户的兴趣和讨论。
△42章经线下小实验
利用商城巩固品牌周边
当和曲凯谈到商城的时候,他明确的表示,公众号的商城并不是他们的变现渠道,而是想通过一些公众号周边商品的售卖,来加深用户对于公众号品牌的印象和认知。
类似的做法,西瓜君在往期的采访中也提到过不少,比如说科技类公众号「躺倒鸭」,为了品牌形象的传播,他们也会在公众号进行一些周边产品的售卖。
还有漫画类公众号「牛轰轰」,也会不定期发布手机壁纸,或者是售卖与公众号形象有关的手机产品周边,以此来加深用户对于品牌的印象和认可。
优质内容的创作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正如曲凯所说,人们是有分辨好坏的能力的。只是大多数人习惯了批评坏的,而懒于夸赞好的,殊不知对于坚持做好的东西的人来说,被夸赞和认可往往意味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