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自媒体、流量、粉丝、广告、电商、视频、变现、知识付费 每一个关键词背后,密密麻麻挤满了一堆焦虑不已、嗷嗷待哺的自媒体人,或者说,内容创业群体。 微信红利期已过...
微信、自媒体、流量、粉丝、广告、电商、视频、变现、知识付费……
每一个关键词背后,密密麻麻挤满了一堆焦虑不已、嗷嗷待哺的自媒体人,或者说,内容创业群体。
微信红利期已过,公众号打开率阅读率一路走低,越来越多人觉得微信公号难做、变现有些困难;而在其他自媒体平台,自媒体们又难于吸引、获得精准粉丝并有效互动,也缺乏自主广告、软文发布、电商导购等商业变现的空间。
无论哪个平台,没有畅通的变现渠道,便无法激励内容创业者源源不断提供好内容。
过去,新榜对那些基于微信公众号创业的群体做了很多报道,讲述他们的内容生产和商业变现模式、经验或教训。
2月28日,腾讯宣布拿出12亿元支持内容创作者,此前百度和今日头条分别宣布拿出100亿元、10亿元分给内容生产者(新榜昨日报道《腾讯拿12亿支持内容创作者,能让自媒体人专注创作、体面生活吗?》),还有很多自媒体平台也宣布拿出巨资补贴内容创作者。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今天把目光投向一群不太被外界熟知的自媒体人:他们错过了微信红利期,摸索出另一种前进方式。本文是其中三人的故事,他们在微信公众号之外的自媒体平台已初露头角,每月可从单一平台至少获得流量分成补贴3万-6万元(但不是获补贴最高的人)。
他们分享了自己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及忧虑,也讲述了自媒体人的另一种路径和活法:很累,但很快乐。
这个摄影记者半年斩获2.4亿阅读量
摸索出两种易成爆文的图片故事类型
2016年9月,主打图片故事的企鹅号“乙图”开始正式运营,短短6个月后,它收获了超过2.4亿人次的阅读量,获得9800多个粉丝。
“乙图”的运营者是安徽合肥一家都市报的摄影记者吴芳。他曾做过报社摄影部主任,两年前辞掉职务回到一线拍照片。
吴芳说,他做自媒体比较晚,2015年底时才开始陆续接触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当时微信红利期已过、涨粉越来越难。经过前期摸索和观察,2016年9月,他开始“规范地”运营企鹅号。
在传统媒体做摄影记者,后端会有专职编辑对接,交照片就行。到了自媒体,吴芳感觉“完全是两回事”,拍、采、编、写于一体,都要一个人完成。
“一天发一篇,最多发两篇(图片故事),80%多是原创,其他是朋友投稿。图片故事的创作时间很长,找选题、拍摄、写作、编辑到发布,每篇稿子至少要花半天以上,更多是要耗一天甚至更长。”吴芳说,后来他优化了创作流程,轻易不出门、一出门就把两三个选题合并做了。
“乙图”过去半年在企鹅号、头条号等自媒体平台都做了一些尝试,吴芳觉得,最难忍受的一个大问题是,抄袭、盗图现象严重,有的自媒体平台目前靠机器和算法无法辨别是否抄袭。
另一方面,机器和算法也会“不识货”,自己认为好的内容得不到推荐、没有阅读量,但明显很low、低俗的照片传播力却很强,“这可能是一些平台未来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不仅是机器在分发推荐,还有既懂数据又懂传播的专业人才在把关”。
去年12月下旬,吴芳接到一个求助电话,拍摄了合肥一个白血病孩子的图片故事,“照片本身一般,但出乎意料得到系统推荐,上了客户端头条大图,最后阅读量1000多万;短短6小时内,网友捐款超过50万元,10小时就达到72万元,我一个个回复网友留言,到凌晨三四点才把形势控制住,说够了够了,让他们别再捐款”。这让他感受到自媒体的强大威力。
吴芳总结了几种容易获得高阅读量的图片故事类型:一类是情怀类图文(偏鸡汤),另一类是关注人物命运和生存的图文,“比如今天(2017年2月28日)我发了一组华山挑山工的图文故事,主角是66岁挑140多斤爬几千个台阶的挑夫,一趟只能挣80多块”。风景照没什么关注度,他建议常规创作可从身边人的命运、故事入手,不过,虽然爆文有规律可循,但从用户角度看,老是鸡汤、悲惨故事也不好,“希望内容类型多样化一些”。
吴芳同时在做微信公众号,跟很多自媒体人也交流过,深知现在涨粉难,有时一推送还会掉粉,“但我的公众号还好,有所增长,通过其他自媒体平台吸引了一些铁粉,现在20000多粉丝了”。
由于在企鹅号等自媒体平台上的网友评论数量太多,吴芳说很难有精力跟他们互动。但他参加了平台召开的几次会议,感觉到平台方其实也意识到如何帮助自媒体号将流量变现的问题,“注意到了,说明他们会有所行动,值得期待”。
现阶段,吴芳想继续做好企鹅号,并希望它能带动微信公众号。至于未来,他希望最好是组建团队,这样能做好、做大一点。
不过,他也说,有很多人都在担心自媒体未来发展趋势,会不会有一天就崩盘了?
军事自媒体为何如此火?
什么样的人能玩转?
一家自媒体平台的负责人透露,军事自媒体是流量大户,切分了很大一块蛋糕。
对此,郑文浩可能有切身感受。2016年8月,他注册企鹅号“诤闻军事”,10月前后才开始发文,至今共获得4959万阅读量,粉丝1万。他说,从各平台获得的补贴分成不便详细透露,但相比之下,“腾讯(企鹅号)最让人满意,没有之一”。
他曾在新华社从事军事报道,现已离开媒体一线,军事题材一直是他的爱好。
郑文浩并非专职做自媒体,白天忙完本职工作后、晚上熬夜加班创作。每天在企鹅号发文1-2篇,临时遇热点可能会发3篇。通常,一篇文章会花掉他至少两三小时,“如果刚好是自己积累比较多,下笔比较顺,可能一小时也能完成”。
2016年2月,郑文浩看到前同事常在朋友圈转发公号文,才想到为什么自己不能做一个军事类公号?于是,从微信公众号开始,他慢慢注册使用了几乎所有自媒体平台。
在他看来,微信公众号还是自媒体龙头老大的地位,区别在于粉丝互动。像企鹅号和头条号,跟粉丝互动还是相对困难,粉丝粘度也不如微信公众号,“但公号涨粉确实比较困难,要有前期铺垫和准备。单纯靠公号内容来获得粉丝自然增长比较困难,除了要靠个人努力,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靠团队支撑”。
这一点,从郑文浩的运营数据也能看出来:做微信公众号满一年才获得1600粉丝。
郑文浩认为,军事类自媒体火爆,很大程度上是迎合了热点和潮流,背后是国家几十年来军事投入带来的溢出效应,“以前军费投入少,军事话题很难构成热点,因为你没有什么新装备,没有什么航母,没有什么隐形战机,你怎么赢得流量”?
什么类型的军事类自媒体文章容易成爆文?郑文浩说,最关键还是取决于创作者是不是用心,是不是进行了大量挖掘整理的原创内容,“有人说爆文是偶然行为,有时作者并不看重的一些文章就爆了,但从我的实践来看,如果文章用心了,它爆的几率要比投机取巧等手段要高得多”。
尝试各种自媒体平台后,郑文浩觉得,除了获得的补贴更多,企鹅号工作人员会频繁跟自媒体人互动,展开业务交流探讨,并介入相关选题的策划(比如春节假期还在积极跟自媒体人沟通如何及时地切入一些选题),“其他平台基本没有,也许我是小号,人家也有专门针对大号的互动和策划,只是我不知道”。
但相比基于粉丝传播的微信公众号,郑文浩也明显感觉到企鹅号等自媒体平台的不足:如果在企鹅号有几万几十万粉丝了,如何进行互动?账号主页、搜索功能是否可以改进,让粉丝有更好阅读体验?
郑文浩说,纯粹奔着钱去,没有真正的兴趣爱好在背后支撑,长期看很难做好军事自媒体。他正在评估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可行,可能会“冒险去全职做军事自媒体”。
文章频上微信插件和客户端头条
老司机有爆文标题及内容制作术
哥普拉是江苏南京一家纸媒的“老司机”,有近20年采编经验,目前是一个人兼职搞自媒体。
他每天大概发文2-3篇,耗费2-5小时。累不累?他说:“做这行当然很累,好像自己给自己定了绩效目标,每天要是没发(文章)或者发少了,感觉就没完成任务。”
2016年3月,哥普拉在企鹅号等自媒体平台注册了账号“70後”,开始并不是很投入,中间还停了几个月。2016年9月起,他感觉到企鹅号平台的运营力度加大,于是也投入更多精力。
选择国际新闻切入,哥普拉是想发挥自己的编辑优势,毕竟有多年职业经验,对选题把握、文图处理和标题制作都有心得,而相比其他领域,“国际新闻发挥的余地也比较大”。截至目前,企鹅号“70後”已获得6000多万阅读量3000多个粉丝,月收入嘛,“只能说在企鹅自媒体作者里应该算中上,比较满意”。
他也做过微信公众号,比企鹅号等开的早,但没赶上微信公号最红火的时候,所以“粉丝很惨淡”。现在,他会通过企鹅号测试文章受欢迎程度,把反响好的内容放到公号推送,“效果还不错,虽然粉丝不多,但阅读比例很高”。
哥普拉经常产出爆文。让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16年12月20日,《组图:全球最热的撒哈拉沙漠居然下雪了 系37年来首次》稿件首次被推荐上了腾讯新闻微信插件,阅读量达到483万,评论7500+,此稿具备几个典型的新闻要素——离奇、反差、图片美,能激发网友吐槽欲望;
另一次是今年1月16日的《特朗普身边神秘美女:28岁就走上人生巅峰,才华不输伊万卡》,这是他跟踪观察一段时间、收集图文素材创作的,发布后很快成为爆文……
他说:“上微信弹窗和客户端头条,第一次很激动,主要想的不是分成,而是让更多人认识了自己。多上几次就没什么感觉了,努力把每一篇文章做好,至于哪篇能爆也要看机缘。”
他总结说,在企鹅号这种注重新闻性、时效性的自媒体平台,爆文的关键是必须具备新闻性、趣味性和贴近性,同时在包装上必须贴合网络时代和新媒体的特性。
比如,文章要取长标题,标题里要包含尽量多的关键词和新闻要素,采用疑问句式等。至于传播规律,熟能生巧,多做多看自然就会有感觉。
哥普拉使用并对比了各种自媒体平台,他觉得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传统新闻运作模式,一个是全机器分发,各有优势。但总的来看,完全基于兴趣分发的机器平台,文章质量较低,缺乏价值判断。
他认为,自媒体平台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编辑操作必不可少,“无论对哪个平台,优秀的编辑都应该是宝,新闻性、价值伦理等要素都应得到重视”。相比其他平台,企鹅号会有一群专业的编辑队伍介入,运营上也注重跟自媒体作者沟通,有相对成熟的培养、稿件筛选推荐机制。但它也有一些不足,比如跟QQ公众号的打通还不够,操作不是很方便,另一个是机器算法需要进一步提高。
虽然各大自媒体平台(不含微信公众号)都在尝试解决如何加强粉丝粘性、商业变现等问题,但哥普拉觉得这个问题目前无解,“因为机器兴趣分发决定每篇文章都相当于从零开始,粉丝积累基本无用。谁也不敢保证你每篇都爆,又怎能实现稳定的自营商业模式?对于中小自媒体人来说,只能靠平台”。
哥普拉说,不排除今后会全职、组团队做自媒体,虽然自媒体更多依赖个人能力素质,但在图片特别是视频内容创作上,有团队分工合作的空间。他特别渴望各大自媒体平台在打击低俗、违法违规等信息基础上,能善待每一位作者、每一篇文章,“无论平台对外宣布的扶持计划看起来有多么诱人,最重要落在实处,惠及更多作者,共荣共生,才能长长久久”。
谈到靠平台补贴为主要变现模式的自媒体时,业界常常觉得“收益太少”“想象空间太小”“不值一提”。
从资本角度来看,这无可厚非。而对那些有能力生产优质内容、在变现道路上苦苦挣扎的自媒体人来说,专心致志做优质内容,获得平台分成补贴,未必不是一条生路。
突然想起媒体人@馒头大师 几天前说的一段话:“从微信公号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得下面必然有一个可以成功的新风口,只要赶上就行:头条号,视频,短视频,内容电商,小程序,知识付费……说实话,这是一个充满弹坑的战场,先走一步的人,很可能只是先跳到坑里而已。最后的成功,其实比的是谁先从坑里爬出来,且尽量避免再掉进下一个坑。怎样避免焦虑?我个人觉得,还是要搞清楚自己究竟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搞清楚了,就……眼不见心不烦了。”
你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