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信订阅号一直以来都处于发展的次要位置,毕竟在张小龙的规划中,微信要想避免过度营销,避免成为下一个微博,淡化自身的媒体属性很关键,因此从限制推送消息数量到订阅...
关于微信订阅号一直以来都处于发展的次要位置,毕竟在张小龙的规划中,微信要想避免过度营销,避免成为下一个微博,淡化自身的媒体属性很关键,因此从限制推送消息数量到订阅号折叠,微信官方对于订阅号的态度也始终并不友善。
但是看似紧张的敌我关系,却在去年12月份得到了明显的暖和,不仅放松了对订阅号注册数量的限制,一些评论等细化功能的内测也让我们开始浮想联翩,以往谈“媒体属性”变脸的微信官方到底是怎样了,这些积极信号的释放是否就意味着订阅号迎来了自己发展的春天?
其实仅从政策上的松绑,我们并不能解读太多东西,毕竟微信对于腾讯意义之重大,它的每一次是试水都代表着腾讯的尝试,至于能不能坚持下去就要看官方自己的态度了。不过从目前得到的讯息来讲,我们能明确一点,那便是微信订阅号的成长速度的确是变缓了,无论是放宽注册数量的限制,还是鼓励大家实名认证,这背后都显示出因为官方的打压,订阅号的发展到了一个瓶颈,之所以变脸,并不代表微信官方想明白什么,而是在当下环境中,保持一种媒体竞争力会让微信多一个武器罢了。
即便官方一直都不鼓励微信的营销媒体属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微信只有具有这个属性以后才能拥有更大商业开发的潜力。目前官方对于微信,对于公众订阅号避而不谈的心情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暂缓的开发节奏,等到微信分享环境成熟,产品渠道顺畅,自身掌控游刃有余的时候,再去开发订阅号也为时未晚。
当然这也只是腾讯官方自己的一系列想法,不过是自我构建的海市蜃楼罢了,毕竟作为订阅号的运营者来说,官方对其打压的态度的确让很多人心灰意冷,尤其是草根,禁止互相推荐,限制推送数量,提升注册门槛,草根订阅号的发展只能说是相当苦逼,这让一些原创力度比较薄弱的公众号直接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微信净化分享环境,淡化媒体属性的确可以让自身在产品把控上有更多的投票权,但是先打击后扶持的手段未免也有些过于激进。至少从目前的状况来讲,微信订阅号的前景并不美妙。
微信的未来究竟在哪?
当下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是微信订阅号的阅读量在疯狂的下降,这不仅是因为订阅号信息的折叠,让很多订阅号失去了曝光的机会,更是因为朋友圈的分流让订阅号的阅读环境更加碎片化。微信之所以强于其他社交产品,就是因为朋友圈的存在,面对一个超高粘度的交互环境,任何信息的传播都是很有影响力的,在这种冲击下,很多用户都难以跳出朋友圈继而继续选择阅读。就我个人来讲,我首先会看朋友消息,其次是朋友圈大家的动态,最后才是订阅号,而这个订阅号的阅读也是基于我实在是没有事情可做,由此可见订阅号的存在意义和价值都已经被极大地削弱了。
不仅如此,公众订阅号的马太效应也过于明显,明星大号动辄就数百万的粉丝,而草根订阅号基本上都徘徊在4位数以下,更多的是几百的订阅用户,如此悬殊的差距让很多草根订阅号无法持续不断地提供高质内容,更关键的是在目前的情况下,除非重金砸广点通,或者使用其他特殊的推广方式,没有原创能力的草根账号已经很难出头。至于账号之间的互相推荐,只在意见领袖所运营的账号当中有用,草根账号之间的推荐已经很难达到大批量增加粉丝的目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草根要想运营订阅账号,除非有资源的支撑,否则很难有所作为。
就目前我个人的判断来讲,微信订阅号不会成为微博那样的信息流传播工具,这取决于产品的存在形式,因为微信订阅号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源,它更像是一个个精细垂直的阅读平台,如果算上评论、点赞功能,就更像移动端口的博客,它的存在很多时候借助的是大家的阅读习惯,一种获取信息的需求和对于定制内容的关注,即便现在不受待见,但是只要微信想要扩充自己的产品形式,那么对于公众订阅号的改革就势必一场在所难免的运动。
从微信推出公众订阅号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微信在初始时一心一意的将自身打造移动社交的平台,包括打击分享朋友圈营销,杜绝恶意分享等等都是明示这个决心。但从微信最近几个月对公众号的改动来看,微信又开始摇摆,似乎又在鼓励提升订阅号的媒体属性。与其说是这是一种纠结的心态,到不如说是官方开始正视订阅号存在的意义,因为就像前面所说对于公众订阅号没必要走极端,鼓励内容产生并在这个过程中加以引导就可以,盲目的打击只会让自己失去一个很好的发展基点。
当然现在就开始欢呼雀跃,理解为微信订阅号春天已到的想法并不理性,因为官方到现在也没有正式的回应,对于未来如何转变,如何进一步作出产品形式的革新,我想大家还是静观其变吧,至少从我来讲,对于订阅号,如何在不牺牲用户的社交体验下,又能获得更好的变现,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
以上来自网站目录,网址是www.96sj.com,转载时请大家保留我的链接,谢谢。